□張玉勝
  今年端午節前,58歲的劉向明帶著妻兒離開蘇州,回到500公裡外的故鄉邳州。這是他18年來第一次回家過節。18年間,除了漂泊和拾荒,劉家的生活主題就是造娃。夫妻倆育有10個孩子,這個“秘密”一直不為計生部門知曉。5月26日,5歲的老七在蘇州的一個水坑溺亡,經當地媒體報道,超生之事才被曝光。(6月9日《京華時報》)
  如果不是一次意外溺水事故被曝光,一對拾荒夫婦18年間生育10個孩子的秘密,恐怕難為公眾所知曉。面對如此嚴重的超生問題,當事人的解釋是“不懂避孕”,而當地計生部門回應稱,超生問題不是他們工作疏忽造成的。那麼,誰該對“造娃”夫婦的超生問題反思、擔責?
  劉向明夫婦的流浪“造娃”,讓人們看到了現實版的“超生游擊隊”,比小品中的規模更大,而且似乎沒有表現出絲毫的顧忌及憂慮。生活在社會最底層18年的拾荒戶,何以成為一氣可以生下10個孩子的“超生大戶”,其間竟沒有遭遇到任何的計生教育、社會關註、政府節制和違規處理,難道他們處在一個與世隔絕、無人監管的“世外桃源”?
  值得追問的是,在計劃生育全國一盤棋的社會大背景下,何以會有拾荒者的超生“死角”,更何況是一個擁有12口之眾的大家庭,甚至在其21歲大女兒出嫁之時都不曾被察覺?究竟是“超生大戶”的“保密”工作做得好,還是包括原住地和流入地在內的計生部門監管失責?
  誠然,人口流動的社會現實為計生部門的政策宣傳、情況掌控和執法落實帶來了一定的困難,但這種在老家有門有戶、有名有姓的計生對象,應該有相關信息的登記在冊,而且不乏經常性的查詢與追問,更何況流入地不過距其老家區區500公里,不出省生育10個娃無人問津的情況,著實讓人匪夷所思?人們據此詰問,離鄉背井就可以遠離計生部門視線,隨心所欲生兒育女了嗎?茫茫拾荒者群體中還隱藏著多少亟待揭秘的“潛伏”超生戶?
  超生戶結束漂泊返回老家,但針對性的計生工作才剛剛開始。一家11口的生活困難該如何幫扶,無辜孩子的失學、失愛、失教又該怎樣彌補,成為當務之急,而依法應當繳納的社會撫養費恐怕只能是紙上談兵的天文數字。超生多生的結果不只是家長受累、孩子遭罪,更給政府和社會增加了負擔,其危害不言而喻,而由此造成的法律尊嚴受損、政府公信受挫,更是潛在與長期的負面效應。
  張玉勝  (原標題:拾荒夫婦18年生10孩,誰該反思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06brtu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